标王 热搜: 轮毂  车轮  钢圈  铝轮  商用*市场  市场  商用  轮圈  标准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我国汽车行业“十一五”发展现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16  浏览次数:1579
核心提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保持了高速发展,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及法制化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保持了高速发展,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结构调整、对外开放及法制化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产销迅猛增长,市场繁荣兴旺,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行业两百万辆规模的汽车生产企业有4家,销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集团)市场占有率达到86%。
一、产销快速增长,产业规模壮大,国际地位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工业承接了本世纪初的高速发展态势,产销规模逐年迅猛增长。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分别比2005年增加2.20倍和2.14倍),创造世界纪录,连续第二年排名世界第一(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分别为第4位和第3位),汽车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为23.5%(比2005提高了14.81个百分点)。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产销大国。
       2010年,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3%,实现工业增加值9972亿元,占GDP2.51%;汽车行业从业人员377.68万人,直接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2%以上;汽车行业相关税收9500亿元,占全国税收的13%;汽车零售额1.6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
二、市场结构进一步合理,新能源汽车有序发展
       乘用车比重继续提升,载货车向两端发展,产品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乘用车占全部汽车比例从2005年的68.87%提高到2010年的76.12%,其中轿车从48.49%提高到52.46%;重型货车占全部货车的比例从2005年的11.74%提高到2010年的26.35%;中型货车比例从2005年的13.59%下降到2010年的7.04%。
       私人购车比重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末,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7796万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为58辆,比2005年的24辆提高了近一倍半。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5938万辆,比2005年提高了两倍,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比重为76%,比2005年增长了17个百分点。
       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下,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有序发展。截至2011年3月,25个示范试点城市累计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超过1万辆。截至2011年8月,共发布24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列入65家汽车生产企业和285个新能源汽车产品。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已完成《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56项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修订和发布工作,《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电动汽车车载传导式充电机》等多项标准正在制修订或报批中。
三、出口和海外业务逐步扩大
      2005年我国首次成为汽车数量净出口国,2005年以后中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金额超过进口。“十一五”期间,虽然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后两年的汽车整车出口下降明显,但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10年我国出口汽车56.7万辆,比2008年减少了11.37万辆,比2005年增加了39.4万辆,增长率为227.75%,“十一五”国内企业加快了走出国门的步伐,产品出口已经打入发达国家市场,部分企业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设立研发机构、并购国外企业。
四、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品牌增长明显
       国内主要汽车生产企业在“十一五”期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长,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截止2010年12月,我国主要汽车整车企业总申请专利数达到19974件,比2008年同期增长1.61倍。近年来我国汽车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成果突出,这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技术含量、扩大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具有重大意义。
       “十一五”期间国内主要汽车整车、零部件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抢夺市场先机。商用车领域,我国的重型载货车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国内重点客车企业已开发出高端大型客车,基本满足国内外用户的各种需求,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已批量生产。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新产品不断更新,企业生产装备大大改善,提升了产品的品质,自主品牌车辆在中低端市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并具有较强竞争力。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取得重大进步。商用车领域涉及车身、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的关键零部件全部可实现国内开发;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实现了自主化,并实现批量生产。汽车电子领域也有明显进步,ABS、SRS在部分自主品牌车辆上已获认可和使用。
        “十一五”期间自主品牌产品发展迅速,与合资品牌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止2010年:乘用车自主品牌数量达到211个,较2005年末期增长200%,销量达到627.3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60%,是2005年的3.61倍;轿车自主品牌数量达到103个,较2005年末增长196%,销量为293.30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0.89%,是2005年的4.04倍。
五、零部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配套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销量的迅速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411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万亿元,是2005年的4倍,为千万辆汽车的生产和为七千多万辆汽车的维修服务提供了基本保证,产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间,零部件产业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主要表现在:第一,自主研发能力逐渐受到企业重视,并得到不断提升。第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制造能力大大提升。第三,自主零部件企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第四,零部件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根据海关8708类汽车零部件数据统计,200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额在全球市场排序列第10位,2010年上升至第六位(前五位分别是:德国、日本、美国、韩国、法国),市场份额由2006年的3.56%增加到5.74%,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
六、合资合作进一步发展,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央深化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与国际大公司合资合作一直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重要途径。“十一五”期间,外商合资合作项目又有新的发展,跨国公司加快了在国内投资的步伐,也加强了在国内研发队伍的建设,增加了新产品、新技术的投放速度。“十一五”是我国汽车市场呈现井喷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合资合作发展速度迅猛,其中工业生产总值从2005年5828亿元提高到了2010年的2.15万亿元,平均增速为29.9%,比全行业水平高了1.5个百分点。合资合作企业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车领域合资合作延续了加入WTO后的势头。国际主要的汽车跨国公司都在国内设立了合资整车生产企业,并不断加大新产品和新技术投放的力度。法系、日系、韩系等汽车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德系(特别是大众)一家独大的情况明显改变。
        整车合资企业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合资企业不断加强研发能力的建设,在国内普遍建立了研发中心,产品适应性开发逐步由在成熟产品上做局部、简单的修改向参与产品研发全周期进行全面适应性开发转变。同时,合资企业通过转移成熟产品产权等方式,在合资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自主产品方面全面发力。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引导下,合资企业产品向小排量扩展,1.6L以下排量的产品比重不断提高,产品系列全面覆盖各级别车型。
       零部件领域外商独资企业进一步发展。外商越来越重视中国汽车市场,通过在华建立研发中心等措施,加大国内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和扩充产品系列。同时,外资零部件企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产品竞争力不断加强。因为外资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明显加大为整车自主的配套和联合开发,提升了自主品牌整车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另一方面因为配套能力强,技术优势明显,对中资零部件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充值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闽ICP备2022013003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