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轮毂  车轮  钢圈  铝轮  商用*市场  市场  商用  轮圈  标准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热点 » 正文

国外车轮行业状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16  浏览次数:2620
核心提示:2010年,世界汽车总产量为7761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量为5826万辆。按照区域划分:亚太地区生产汽车4081万辆,欧洲(含土耳其)地区生产汽车1960万辆,美洲地区生产汽车1661万辆,非洲地区生产汽车59万辆。
      2010年,世界汽车总产量为7761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量为5826万辆。按照区域划分:亚太地区生产汽车4081万辆,欧洲(含土耳其)地区生产汽车1960万辆,美洲地区生产汽车1661万辆,非洲地区生产汽车59万辆。
     按照世界汽车总产量以及钢轮、铝轮的配置比例作粗略的估算,全球汽车的OEM车轮配套量约为4.2亿件,市场价值约138亿美元,其中钢制车轮约48亿美元,铝合金车轮约90亿美元。
  • 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未来车轮行业竞争的核心是产品轻量化、高强度化。轮胎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子午线化、无内胎化和扁平化,因此也要求车轮行业适应上述发展趋势。
1、商用车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公路用车已经全部采用无内胎车轮,在这些国家已经没有生产有内胎车轮的工厂。锻造铝合金车轮正在逐渐被使用和推广,与钢车轮比较,锻造铝合金车轮在重量上更具有优势,但价格比较高。
   产品直径大部分在24.5吋以内,轮辋宽度最大为14吋,宽度9.00吋至14吋之间产品大多为替代后轮两轮对装的产品,目前产品国内很少被使用。
   轻量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的22.5×8.28、22.5×9.00无内胎车轮大部分能控制在40公斤甚至35公斤以下。而国内同等规格的车轮个别厂家已突破40公斤以下,但很难突破35公斤以下。
   发达国家的车轮在材料性能、产品重量、精度、产品性能的一致性等方面仍优于我国的产品。
   有内胎车轮在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还在大范围的使用,如中东、非洲和南亚等地区,其规格尺寸在逐渐加大,直径达到25吋,宽度达到12吋,结构形式有二件式和三件式。
2、乘用车
   国外乘用车钢轮的比例较国内高,中档以下车型大部分采用钢轮,其装饰罩的性能较好,外形多样美观。凡是与落地胎不同规格的备胎都选用钢轮,这种钢轮主要是临时代用,它直径大,宽度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另外房车、拖车和冬季用车轮一般为钢车轮。
   与国内比较,国外乘用车车轮直径范围偏大。欧洲地区车轮尺寸主要为14"~22" ,北美地区车轮尺寸主要为14"~30" 。亚太地区车轮尺寸主要为13"~20" 。17"以上的车轮基本都是铝车轮。
   钢车轮主要是涂装车轮,颜色有黑色、银白色等,然后表面配以各种样式的装饰罩;铝合金车轮主要有涂装和亮面车轮,亚太地区是车轮的最大生产地区,各种规格尺寸、各种颜色的车轮都在生产,特别是电镀轮,几乎全球的电镀轮都在亚太地区生产。
3、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伴随着金融海啸能源紧张局势的影响,节能被提到更高的高度。由原来的重点发展SUV、大排量汽车、大车身乘用车转为开发小型乘用车。为此24吋以上的车轮,需求量锐减。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车轮产品的发展趋势为:
  •     乘用车14-20吋车轮仍然是主要尺寸;24吋以上的大尺寸车轮难于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需求水平。商用车的车轮向宽轮辋方向发展,同时铝合金车轮的采用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高强度、轻量化车轮将会成为高端主机厂的普遍要求。车轮装饰方式变化不大,电镀车轮将逐步被真空镀膜/PVD车轮取代。适合安装轮胎气压监测器的车轮会逐步兴起;
  •  
二、技术水平
   欧美和日本的世界著名车轮集团,代表着当今最高的车轮制造技术水平。主要表现为:
   1、产品研发能力强,能够与主机厂同步开发甚至超前开发。产品设计时,借助先进软件和成功经验,对产品进行CAE分析和模拟验证,缩短了开发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产品验证能力强,通过台架验证能基本预测出产品的使用寿命。
   2、轻量化技术走在前列,包括轻量化设计技术和轻量化制造技术。如:旋压轮辋技术、变形硬化轮辋技术、轮辐中空技术等。
   3、制造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率高,他们都拥有一流的制造技术,单机生产效率高,产品制成率高。以16吋铝合金车轮为例,Enkei的铸造周期为220S,Speedline公司的铸造周期为280S,而国内普遍在320S以上。以14吋钢车轮为例,Magnetto的生产线500件/小时,国内生产线最快为180件/小时。
   4、工厂自动化程度高,制造过程广泛地采用机器人或机械手,一条钢车轮的轮辋合成线仅需6人巡视,产品质量高且稳定。
  • 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经过金融海啸的冲击,全球汽车产销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汽车工业快速成长,亚太地区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地,这对全球车轮产业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提高竞争力,跨国集团越做越大,各种形式的联盟纷纷建立。同时为了应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车轮行业,各种贸易救济手段也频频使用。
1、钢轮行业
目前,国际钢轮行业的生产集中和寡头垄断格局逐步形成,在几大主要的汽车市场已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寡头垄断格局:
北美市场基本上由Hayes Lemmerz International,ArvinMeritor、Accuride三个制造商所瓜分;
日本市场则基本由Topy,Central Motor Wheel和Ring Techs瓜分;
欧洲市场,Hayes Lemmerz International,Michelin Wheel Division和Magnetto Wheels三个集团分享了绝大部分的钢轮市场份额。
国际车轮制造集团,普遍实行了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最典型是Hayes Lemmerz International,该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22个车轮制造厂,各种车轮的年生产能力超过6,300万只。与其对应,国际车轮行业出现了两个重要的“欧、美、日”跨洲际联盟:
 A.Magnetto Wheels(欧洲)、Accurid(美国)和Topy(日本)的联盟,该联盟的钢车轮年产量达到5,300万只。
B.Michelin(欧洲)、ArvinMeritor(美国)和Ring Techs(日本)的联盟。该联盟的钢轮年产量约为4,700万只。
国际车轮行业跨洲际联盟的合作领域主要是在技术和市场的层面,包括共享新技术,建立全球性的供应网络等等,也出现了资本纽带关系,主要方式是互相持股。
2、铝轮
欧美主要专业生产铝合金车轮制造厂其生产能力都在1500万件左右,与我国的企业规模基本相当。
亚太地区(日、韩、中国台湾)是传统的铝合金车轮生产地区,该区域大部分工厂或停产,或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
北美地区相继有铝合金车轮工厂关闭,尽管2009年北美OEM市场本土企业还占据78%的铝轮份额,但售后市场90%的份额被海外企业瓜分。墨西哥承接了部分从美国搬迁出来的铝合金车轮工厂的生产,产品大部分返销回北美,但产品质量还有待提高,价格也无法和中国大陆竞争。
欧洲:德、意的铝轮厂制造技术很强,产品质量一致性高仍然牢牢控制着欧洲高端品牌的份额和大部分普通OEM市场份额,由于生产成本偏高,价格竞争力不强,产能在向捷克、波兰及土耳其转移中。
上述地区的车轮制造商通过技术改造,保持其在产品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控制着本土的高端市场需求和主要OEM市场份额。通过在海外(中、墨、土、东南亚)建厂,提高其成本优势。
3、未来几年,国际车轮行业的发展趋势
(1)大的跨国车轮集团依然掌控知名品牌汽车的OEM车轮市场。
(2)国际车轮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贸易摩擦会越来越频繁。
(3)市场容量:欧美日维持现有水平。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车轮市场总量会有2%~5%的年增长率。
(4)北美地区的车轮生产企业艰难的局面难于改善,进一步导致企业减产或将外迁。中国及其它低劳动力成本国家的车轮将会扩大北美OEM市场份额,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会从当前的80%逐步下降至50%。
(5)亚太地区:日、韩和中国台湾由于劳动力短缺和高成本,企业盈利能力大为减弱,难以扩大本土生产规模,将会继续向海外输出技术、品牌,借助其市场渠道,寻求异地发展,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排除其转移至中国的企业再次向东南亚转移的可能。
(6)欧洲:车轮生产成本高,借助于技术优势和技术壁垒,仍占据市场主要份额。未来将会继续向东欧和土耳其转移。亚洲车轮的市场份额会增长,但增长的幅度取决于自身技术进步的步伐。
四、技术标准
我国车轮行业的标准体系,基本上是依据发达国家车轮行业标准转化而来。欧洲车轮制造商协会(EUWA)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车轮分技术委员会(代号ISO/TC22/SC19)的成员单位,EUWA颁布的车轮标准,简称“ES”是国际标准(ISO)结合欧共体地区要求的具体化,也代表了当代车轮标准的先进水平。其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关于车轮的使用、维护、安装和拆卸(8项);质量检验系统(1项);制造细节要求(23项);包装、储运、数据传输系统(5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充值方式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闽ICP备2022013003号-1
Powered by DESTOON